曾經從事緊急救護第一線的我,一直與中醫沒有交集,從小到大也很少吃中藥,直到認識現在的老婆,每次她感冒發燒就使用西藥處理,總會在感冒藥的使用下反覆發作,燒退了接下來就是咳嗽月餘。直到有一天她無意間拿了一本有關筋絡的書給我,我照著上面揉揉打打,竟然神奇的快速治好她的病痛!
這是怎麼回事呢?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病情反覆的問題經由一本筋絡書就能翻轉結果?
為了解開我心中的疑惑,我買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看得懂的書,拿著發生的疾病比對著書本,看看有什麼藥物可以使用。這麼來來回回幾次後發現,書上寫的藥方並不是都有效,是我的問題?心中想著還是該找師父吧!
發心求了老天,想拜個師父把中醫入個門。幸運的,剛好有位茶師介紹一位來自澳門的三代醫家,年紀大了想收徒,於是就在新店花園新城一位古琴琴友家見面。還記得我推開大門第一次見到潘師父時,他剛好是背對著我轉頭過來打量著我,大約五秒鐘後,就跟大家講 "不錯唷,就他啦!"
“蛤?詐騙集團吧?”
隨著第一堂課的開始,我的疑惑逐漸消失,隨後的課程,我們都約在科技大樓站的丹堤咖啡單獨上課。上課方式並沒有教材,一見面就由師父先講他想講的東西,然後是對於某某前輩著作的看法,再來便交代這禮拜該看的功課(量並不小),不管我看得懂不懂,他都會說明該注意的"意境",畢竟醫書頗多,各家註釋更多,他再講也不過多一家罷了。
“要把自己當成藝術家來學中醫!”這是師父常講的話,而且不能為了學醫而一直侷限在醫學裡,尤其中醫就是天地之道,必須更了解世間之事才行!就這樣上了半年課後,有一天師父突然打電話跟我說見面地點改為捷運XX站,然後就帶著我與他同去看診了!
“等等!這麼快?我還沒準備好呢!”
"準備啥?你真正的老師在外面!"
在外看診通常都是一整個家族,從話家常(知道患者生活作息),到望聞問,到切脈開方,會花掉一個上午,然後隨意吃個中飯,下午再去另一個地方,常常晚上也會有診。這與一般診所不同的是,醫者與患者很親近,親近到什麼都聊,所以你得有無比耐性聽患者從頭到尾敘述,也得很專注檢討上次的看診結果,好與壞都在同一個空間與時間出現.....實戰,果然不同!也明白師父之前的用心了.
我的脈診訓練就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也學習到了臨場辨證及開方思維。師父這時都會提點誰誰誰的哪本書,觀點就是如何如何,所以我們思考方向就是怎樣怎樣,而不是照書治病!所以當我再回頭看看我所看過的那些書,漸漸的也明白前輩們所想留下的到底是什麼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成一派別。但師父並未限制我一定是哪一派,相反的很鼓勵我應該多學多看。後來輾轉來到了張步桃老師那上課,就比較像回復到學校時候的那樣慢慢築基,一邊也仔細印證著在臨床上的運用。老師的上課教室很大,我每次都提早到教室,搶老師右前方的第一個位子,還記得在課堂上有許多同學會用小紙條寫著有疑慮的醫案希望老師評解,因為老師年紀大看不清字小,所以會要我用麥克風把大家的問題唸出來,於是小紙條都會先遞到我這,我就先事先看看,然後猜想如果我是張老師,我會如何開方,如果猜對就好像中獎,猜錯我就記下來,再好好探討失敗成因。
張老師在世時常說,"我學了一輩子傷寒,到現在仍然在學傷寒"。這意思固然在說明仲景醫學的博大精深,但也代表著身為傷寒大家卻仍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這是最令我佩服及效法的!就在課堂裡,遇見了田師姑,她是古法針灸學派周佐宇師公的弟子,跟我說著她的一位師兄剛從菲律賓做生意回來,想收徒弟,問我有沒有興趣學習?
針灸?!當然好啊!這可是我踏入中醫的起點呢!就在田師姑的引薦下,踏入另一個中醫領域了~~ (續二,針灸)
天行健整復院
和你想像中的整復不一樣的整復